2011中国发电:负重前行

2012年1月12日 来源:辽宁春成工贸(集团)有限公司 新闻作者: 浏览次数:0 打印 收藏
X
  2011年,对于中国发电行业来说,是在夹缝中求生存。上游的舞台锣鼓喧天,下游的舞台鞭炮齐鸣。而位于中间的发电行业却一直被“安静”着。

  火电:上演“大”戏的一年

  “亏损大”:2011年上半年,五大发电集团电力业务合计亏损66.5亿元,同比增亏50.9亿元。其中,火电生产企业亏损153.8亿元,同比增亏95.2亿元。同时五大发电集团平均资产负债率达85%。

  “尴尬大”:2011年的山西“身在煤海没煤烧”。9月山西13家电力企业联名上书求救政府。11月,山西多家电厂负责人集体赴京,向国家相关部门提出调高电价的建议。

  “幅度大”:4月10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上调了山西、青海、甘肃、海南、陕西、山东、重庆、河南、湖北、四川、河北、贵州共计12个省的商业和农业用电价格,平均上调2分。6月1日,将安徽、湖南和江西三省也纳入电价上调的范围,电价上调1.67分;2011年12月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再次将全国燃煤电厂上网电价平均每千瓦时提高2.6分。

  同时,也对电煤价格发出了限价令并对于备受关注的脱硝补贴也给出了每千瓦时加价0.8分钱的试行政策。

  “范围大”:各大发电集团已经将触角伸至煤炭产业。五大发电公司在新疆的战略布局也初见端倪。  “压力大”:被称为“史上最严”标准的《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正式出台。

  目前,我国的火力发电量占总发电量的比重仍旧保持在80%以上。但对于火电来说,“市场煤,计划电”的格局难以撼动,煤电矛盾也持续多年,为解决这个矛盾采取过煤电联动、联营、煤电一体化、限制电煤价格等等措施,可结果却是矛盾不断升级的趋势。

  作为一种定价机制,煤电联动虽是过渡性手段,的确可以达到缓解煤电矛盾的目的。然而,虽从年初开始就被多次建议和要求,但今年“煤电联动”仍旧搁置了。

  2011年虽三次上调了电价,但真正的煤电联动并没重启。调价之举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火电企业的亏损状况,但无法真正解决问题,所以火电业的矛盾争论到最后还是在“体制”二字上。

  另一方面,节能减排压力过大也是导致火电不火的原因之一。

  新兴能源发电:在崎岖中寻找未来

  8个水电项目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日本核泄漏加快中国水电升级提速;国内首座民营大型水电站并网发电;中国水电A股上市;三峡成世界******水电站;水电成为“十二五”能源规划重点等等,种种迹象已经表明中国水电在渐渐摆脱困境。

  中国已建成核电装机容量1000万千瓦,在建的超过3000万千瓦,到2015年前后将达到4000万千瓦。这五年内将逐步完成第三代核电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及国产化技术的转化,2015年后将实现国产化技术的批量化建设。对于核电的发展来说,虽受日本福岛核事故影响使核电项目的进程受阻,但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中国发展核电的决心不会改变。

  风电行业在经历了连续几年的高增长后,也正在走向理性竞争的新途。

  近年来,风电装机速度要远远大于电网的配套建设速度,加之风电具有间歇性和随机性的特点,大规模风电并网对电力系统的规划和运行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在已经运行的风电场中,因受用电负荷所限制,有些风电场的上网电量受到影响。

  可再生能源电费附加由现行每千   瓦时0.4分钱提高至0.8分钱。有机构预测,一年将能收取200亿元左右作为可再生能源补贴资金,这将为核电和风电装机容量的进一步大幅提升留足了余量。

  纵观2011年,中国的发电行业在跌宕起伏中步履维艰。发电行业的可持续发展,除了需要国家相关政策的大力支持和有效引导之外,各地方政府、各有关企业也应以切实有效的措施,确保这个行业朝着健康、有序、快速的方向发展。

  又到岁末年初,当“电力缺口”、“煤电矛盾”再次按时来临之时,火力发电、新兴能源发电又一次被推在风口浪尖之上,越来越严重的能源问题,已经引起了国家的高度重视。“十二五”规划中已将解决火力发电、新兴能源发电的发展瓶颈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新发展规划的制定是否会为火力发电、新兴能源发电带来解决的办法和新鲜的血液不得而知,只希望国家、地方政府、各地企业可以联手解决那些困扰多年的问题和矛盾,让中国的火力发电、新兴能源发电迎着2012的朝阳顺利前行。